人員劃分
醫院的工作者稱為醫護人員,或醫療專業人員,按工種可分為臨床、醫技、后勤等。按類別則可分為醫生、護士、技師等。按職稱則可分為主任醫師(護師、技師)、副主任醫師(護師、技師)、主治醫師(護師、技師)、醫師(護師、技師)、助理醫師(護師、技師)。按服務需要他們可分為臨床心理師、職能治療師、物理治療師、醫檢師、醫事放射師、呼吸治療師、營養師或助產師等。
規模和專業劃分
綜合醫院
指在處理各種疾病和損傷的醫院是綜合性醫院,它們通常包括急診部、門診部和住院部。綜合醫院通常是一個地區的主要醫療機構,有大量的病床,可以同時為許多病人提供重癥監護和長期照顧。
一級綜合醫院
床位:住院床位總數20至99張。
科室設置:一)臨床科室:至少設有急診室、內科、外科、婦(產) 科、預防保健科;
二)醫技科室:至少設有藥房、化驗室、X光室、消毒供 應室。
二級綜合醫院
床位:住院床位總數100張至499張。
科室設置: 一)臨床科室:至少設有急診科、內科、外科、婦產科、兒科、眼科、耳鼻喉科、口腔科、皮膚科、麻醉科、傳染科、預防保健科,其中眼科、耳鼻喉科、口腔科可合并建科,皮膚科可并入內科或外科,附近已有傳染病醫院的,根據當地《醫療機構設置規劃》可不設傳染科;
二)醫技科室:至少設有藥劑科、檢驗科、放射科、手術室、病理科、血庫(可與檢驗科合設)、理療科、消毒供應室、病案室。
三級綜合醫院
床位:住院床位總數500張以上。
科室設置:一)臨床科室:至少設有急診科、內科、外科、婦產科、兒科、中醫科、耳鼻喉科、口腔科、眼科、皮膚科、麻醉科、康復科、預防保健科及神經內科;
二)醫技科室:至少設有藥劑科、檢驗科、放射科、手術室、病理科、輸血科、核醫學科、理療科(可與康復科合設)、消毒供應室、病案室、營養部和相應的臨床功能檢查室。
專科醫院
指在治療特定疾病或傷害的醫院是專科醫院。按不同疾病或傷害,可分為兒科醫院、婦科醫院、男科醫院、肛腸科、耳鼻喉科、皮膚科醫院、精神病院、腫瘤醫院、傳染病醫院等。
教學醫院
為病人提供治療,同時結合的醫學生和護理學生的教學工作的醫院,是教學醫院。教學醫院可以是綜合醫院,也可以是專科醫院。教學醫院通常是醫科大學、醫學院或綜合性大學醫學院的附屬醫院。
診所
只能提供針對常見疾病門診服務的醫療機構是診所。診所的規模一般都比較小。診所也包括公立診所(社區衛生服務中心)和民營診所兩種。
醫院部門
醫院為治療各類患者,會按照疾病和身體異常情況進行分科分流。
急診部門
為情況緊急的患者提供服務的部門叫急診部。
門診部門
負責治療本身疾病并不緊急,不需要住院進行治療的患者的部門叫門診部。門診部會依照各種疾病分科室,例如口腔科、神經科、體檢科、男科、內科、外科、眼科、皮膚科、外科、婦科、中醫針灸等。
住院部門
負責治療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的部門叫住院部。住院部也會依照各種疾病分科室。
支持部門
支持部門包括藥房、放射科、記錄處等。
三家醫院
三級醫院是現在中國醫院級別中最高的,一般是最大的綜合醫院或者專科醫院.三級醫院里還分甲、乙、丙三類,三級甲等醫院是三級醫院里級最高的。
規模
2007年底,全國衛生機構數達31.5萬個,其中:醫院19900個、衛生院4.0萬個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(站)2.4萬個、婦幼保健院(所、站)3007個。與2003年比較,衛生機構增加2.4萬個,其中:社區衛生服務中心(站)、衛生監督機構和醫院有所增加,婦幼保健機構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變動不大,鄉鎮衛生院隨著鄉鎮調整繼續減少。 2007年底,全國衛生人員數達570.0萬人,鄉村醫生和衛生員約95萬人。與2003年比較,衛生人員增加42.5萬人(年平均增長1.95%),鄉村醫生和衛生員增加8萬人。2007年,衛生技術人員468.0萬人,其中:執業(助理)醫師204.0萬人,注冊護士147.0萬人。與2003年比較,衛生技術人員增加37.4萬人(年平均增長2.10%),執業(助理)醫師增加17.2萬人,注冊護士增加20.4萬人,5年醫師和護士增量占衛生人員總增量的88%。每千人口執業(助理)醫師由2003年1.48人增加到2007年1.56人,每千人口注冊護士由1.00人增加到1.12人。 2007年底,全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總數達327.9萬張,比2003年增加32.4萬張,年平均增長2.6%。醫院床位258.7萬張,比2003年增加31.7萬張,年平均增長3.3%;衛生院床位69.2萬張,比2003年增加0.6萬張。每千人口醫院衛生院床位由2003年2.34張增加到2007年2.54張。
|